驗收流程
外觀檢查
包裝完整性:確認外包裝無破損、泄漏或污染,密封標簽完好。
標簽信息核對:檢查名稱、編號、濃度值、擴展不確定度、生產日期、有效期、儲存條件等是否清晰完整,與采購計劃一致。
容器內物質檢查:確認容器內物質性狀(如顏色、狀態)無異常變化,且與證書描述一致。
技術文件審查
證書核對:檢查供應商提供的COA(分析證書)或說明書,確認標準值、不確定度、溯源依據、使用說明等信息與實物一致。
資質驗證:進口標準物質需附帶檢測報告或溯源證書,國產標準物質需確認生產商資質(如CNAS認可)。
技術性能驗證(必要時)
均勻性與穩定性測試:對關鍵檢測項目,使用實驗室已驗證的方法對標準物質進行試驗,比對測試結果,驗證其均勻性和穩定性。
量值比對:與新購或同期標準物質進行比對,確保誤差在證書不確定度范圍內。
驗收記錄與歸檔
記錄內容:包括標準物質名稱、編號、批次、驗收日期、驗收人員、包裝檢查、技術文件審查、性能驗證結果、驗收結論等。
不合格處理:若驗收不合格(如包裝破損、技術文件缺失、驗證結果超差),需隔離存放并聯系供應商處理,記錄處理過程。
入庫管理
登記信息:記錄名稱、編號、批次、有效期、不確定度、儲存條件等。
儲存要求:按證書要求儲存(如溫度、濕度、避光),劇毒物質需雙人雙鎖管理。